Saturday, June 23, 2007

食品价格上涨──弥漫全球的阴影

信源:香港《经济导报》|编辑:2007-06-23|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抄送朋友打印保留
八阕 http://www.popyard.org
【八阕】张锐/6月15日,法国小麦期货价格上涨至181欧元,创下自1998年该合约推出以来的最高价位;美国芝加哥7月小麦合约价格跃升28.5美分,至每蒲式耳6.18美元的11年新高。由此推动的全球食品价格上涨被进一步定格。
全球性普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食品价格的上涨与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一样具有扩张性与全球性,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感受到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美国扮演著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急先锋。据美国商务部调整季节变动后的数字显示,今年以来美国国内食品价格已经上涨了6.7%,如果今年余下时间食品价格照此水平上涨,这将是1980年以来最大的年增长幅度。
欧洲地区食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同样格外明显。据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该国截止目前的食品价格年增长率达到了6%,是近六年来的最高水准。
亚洲国家同样没有逃过此轮食品价格上涨的风波。在印度,食品价格10%的年增幅创下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最高纪录;在中国,食品价格正在以高出其他商品价格两倍多的速度上涨,特别是刚过去的5月份上涨了7.1%,上涨率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最高水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持续走高的食品价格上,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的确,全球化曾是抑制通胀的一个积极因素,但随著全球化的深入,各国经济相互影响,一个国家产品价格的上扬同样可以传递和影响到另一个国家。最为代表性的是在其他国家食品价格上涨力量的拉动下,南美洲的阿根廷等国的土地价格迅速上升,南美许多农场主纷纷放弃传统农产品的种植,把土地投入到大豆等出口产品的种植上,从而提高了其国内农产品的价格。
供求因素的作用
食品价格的上涨的最强大推动力来自于农业原材料----粮食价格的上涨。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世界粮食价格自2006年至今已经上涨了约20%,2007年还会继续上涨,其中特别是玉米、小麦等价格的暴涨构成了食品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目前,玉米和小麦价格已双双触及十多年来最高水准。由于小麦、玉米等被广泛用作于食品加工和养殖行业,食品价格的上涨在所难免。除了成本推动型的食品价格上涨之外,粮食供求关系的失衡也使食品价格很难得到下转的机会。世界银行的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处于30年来的最低水平。国际谷物理事会(IGC)称,尽管2007~2008年全球粮食产量将增长6.2%,达到创纪录的16.66亿吨,但产量仍跟不上全球消费量。IGC预测,今年全球粮食消费量将达到16.80亿吨,较上年增长3.1%。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生态必然是粮食价格的一路看涨。
经济增速双双超过9%的印度与中国已经日益成为粮食需求的的大户。随著这些地区食物结构的改善以及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农产品材料的消耗也越来越大。据统计,1公斤鸡肉需要消耗3公斤的饲料,而1公斤牛肉则需要6公斤饲料。最近五年,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对农产品进口都已经上升1倍,从而直接推升了小麦、玉米、牛奶和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
面对著食品价格的上涨和粮食供求关系的失衡,许多国家纷纷调整自己的进出口管理政策。如印度政府宣布2007年全年禁止小麦出口,乌克兰对小麦出口实行了许可证和配额制度,使小麦出口实际上陷于停滞,澳大利亚、南美等粮食出口地纷纷开始提高了粮食出口价格,一定程度上恶化了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市场环境。
天灾与人祸
这次急速上升的食品价格还得到了许多外在因素的强烈作用,特别是生物燃料产业的兴起与扩张将食品价格推倒了一条可能大步前进的快道。
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一系列恶劣自然天气已经开始无情地危及著农业生产。最近五年,作为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的澳洲接连爆发百年一遇的干旱。在美国,头号冬小麦种植区─堪萨斯州的过量降雨天气已经导致农田的被淹和小麦作物的倒伏。在世界第八大小麦出口国乌克兰,持续的干旱已经导致40万公顷的小麦作物颗粒无收,同样罗马尼亚今年小麦产量也因干旱可能创下四年来的低点。
更让人惊讶地是,气候异常还造成土豆和花生等农作物的野生亲缘植物灭绝。世界农业研究咨询小组日前发布报告称,预计未来50年,51种野生花生中有超过60%会灭绝,108种野生土豆中12%会灭绝。粮食和食品的安全由此敲响了长期性警钟。
如果说人类面对著气候的惩罚将会采取积极行动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而从供给的角度抑制粮食价格的上涨等,那么时下受许多国家鼓励和支持的生物燃料行业就有可能将将粮食与食品价格导向反面。近年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突飞猛进,迫使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粮食产品用于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生物能源产业方兴未艾。数据表明,目前美国已经有上百家工厂生产乙醇燃料,预计2008年这些厂家将耗费大约1.3亿吨玉米,相当于全国玉米产量的一半,而且有专家预计,到2008年,美国约有30%的粮食可能会用于生产乙醇。同样,印度目前已有九个州和三个地区下令使用调和5%乙醇的汽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说,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已经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升。
覆压全球经济的阴影
客观而言,食品价格背后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坏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将因此而增加。但是从全球经济的发展角度审视,食品价格的上涨还是弊大于利。
世界范围内的食品生产行业无疑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最先接棒者。虽然食品公司可以将价格上涨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前景意味著,食品行业利润可能受到挤压。
消费者除了承接食品公司的价格转嫁负担之外,其正常的生活秩序也将不可避免受到直接冲击。由于担心食品价格会进一步上扬,消费者必然会非理性地增加相关购物的支出,与此同时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世界银行警告,未来18个月的食品价格上涨可能给贫穷国家造成严重后果,当地的购买力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食品价格在发展中国家CPI中所占权重高达40%以上,特别是菲律宾,食品在消费者价格指数所含的商品中占据了50%的比例,因此,食品价格上升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可能最大。当地中央银行的升息压力也与日俱增。
当然,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发达国家的CPI目前也呈现出不断攀高的景象。目前美国的通货膨胀为3%,处于历史高位;欧盟27国的最新通胀率为2.1%,突破了欧央行控制的范围,特别是英国,消费物价水平已经上升到3%,远高于英国央行2%的调控目标。对此,各国已经不约而同地拿起了升息的武器。经济学家认为,各国央行的加息必然会导致投资下降、经济增长放缓,一旦措施不当,更可能对市场发展造成巨大破坏,重蹈上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因加息过猛等多种原因陷入滞胀的覆辙。在中国,食品价格在5月份上涨了7.1%,上涨率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最高水准。

No comments: